背景: 字色: 字号: 双击滚屏:
无限小说网 > 北王狂刀 > 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四代反重力器

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四代反重力器

作者:宁北苏清荷 返回目录

穆兮拿出许多资料说:“中辉制造在股市,市值470亿,负债近乎二百亿,近些年船业制造,产能待续低迷,他们的营收和利润,都是连年减少,如今有人高价收购,他们都想套现离场。”


穆兮拿着合同拓印版。


这是中辉制造大小十二位股东的股份,占据中辉制造股本的87%。


市面上的流通股,都在股市上流通。


穆兮下面的投资公司,已经在暗中吸筹,即将超过百分之五。


所以对中辉制造的收购,基本上已经谈妥。


不出意外,今天中辉制造公布消息,公司在股市上就会停牌。


宁北让韩立开车,带着穆兮一同前往新厂。


新厂的建设,依旧是如火朝天。


沈航在新厂,处理各种大事。


钟学研他们的研究室,已经搬到新厂,这里的科研环境和场地更大。


宁北到来后。


裴刚和徐成业竟然都在这里。


“宁少!”徐成业连忙问好。


穆兮有些好奇:“咦,你不是在负责三七航空制造的新厂么?”


“咳,那边遇到些问题。”


徐成业有些尴尬。


三七航空制造的新厂,也建立在汴京新区,本来比沈航这边立项的时间更早。


结果哪知道,沈航这边的进度,竟然反超了徐成业这边。


所以徐成业过来,就是来这边取取经。


毕竟沈航这边,已经开始量产反重力器了。


钟学研白发苍苍,开怀笑道:“宁总工,你来了正好,快来看,第四代反重力所有技术难管,全部解决了!”


“进展这么快?”


宁北都颇为意外。


别忘了,第四代反重力器的目标,是承载力突破千吨。


如果达到这个标准的话。


基本上能满足,战略大运输机、大轰炸机的需求。


大运输机的起重动力,动辄达到七百吨左右。


第四代反重力器,承载力达到千吨,绝对能满足大运输机的需求。


这就是裴刚过来的目的。


他要亲眼看到,并且将实验数据带走,呈上去。


这对裴刚来说,都是功绩。


第四代反重力器试验品,已经组装完毕,相比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反重力器的个头,没有变大,还缩小的一整圈。


在新厂核心区域,就是试验场地。


实验场地足有十亩地这么大!


沈航为了留住钟学研他们的研究室,也是花费了巨大代价。


毕竟整个反重力研究室,只要在新厂这里,沈航他们有任何技术问题,都能直接上楼去问。


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

所有人员全部来到这边。


空旷场地,摆放着一手铁铸的小船模型,上面标注的重量极其吓人。


足有1000000kg。


重达千吨!


一百万公斤的轮船模型,上面加装了一款喷射发动机。


随着钟学研开口:“将第四代反重力器加装,一切数据都要记录下来!”


“是!”


整个科研组上百人,陆续忙了起来,各有任务。


记录数据的,在小船模型上面加装第四代反重力器的。


所有人都是轻车熟路,忙而不乱。


宁北负手而立,静静等待着。


沈航抽空说:“宁少,我听说穆兮这边,已经完成了对中辉制造的收购?”


“当然!”穆兮说完。


宁北轻声说:“着手准备生产第二代、第三代反重力器,为中辉制造那边提供。”


“好!”


沈航明白宁北的打算。


以中辉制造这边为开始,颠覆整个造船业,抢占市场份额。


穆兮携带的公文包,有许多中辉制造的核心资料。


她在旁提醒:“大少爷,目前整个造船业,对于新船的报价,是按照吨位计算价格的,普通货轮,1载重吨价格是500美金左右!”


“这样说的话,万吨级巨轮的价格,大概是五百万美金了?”


沈航身为远航集团的大少爷,对于这个行业不陌生。


穆兮轻声解释:“其实根据不同的种类和自动化程度,货轮和吨位背后,价格悬殊,差异也是很大,比如运输液化气的货船,价格大概在两个亿左右。装煤的,装集装箱的,运油的,价格差距很大!”


穆兮的解释,宁北能听的懂。


先前宁北给出的价格,都是最普通的货轮。


每1载重吨价格是500美金!


根据种类,价格也是相差几倍!


油轮的造价成本就极高!


宁北薄唇微动:“以后中辉制造的新船报价,对外提升到每1载重吨为2000美金!”


“价格会不会太高了?”


沈航都是一惊。


这价格比寻常报价,高了整整四倍啊!


一艘万吨货轮,售价岂不是高达2000万美金。


价格过亿元啊!


穆兮唇角微扬,勾勒出绝美笑意,琼鼻微皱,骄傲说:“大少爷卖的可不是货轮,而是反重力器!”


“懂了,要不要我这边,暂时切断对外的订单!”


沈航又不笨人,当场明白宁北的打算。


生产反重力器的企业,只有他们这边,别无他家。


能加装反重力器的货轮制造商,只有中辉制造集团这边。


没得选择!


寡头的地位,无人可以撼动。


况且中辉制造这边,加装的反重力器,诸多好处不需要多说。


对于各大航运公司而言,是无法拒绝的诱惑。


沈航对于这种状况,其实当初就预料到了。


所以不惜代价,也要促成和宁氏集团的合作。


如今几乎可以预见,未来将会有大量利润进账。


在不远处试验场上,那通体铁铸的小船模样,重达千吨,倾斜的船身,缓缓自动扶正。


船体两侧,加装了两台第四代反重力器,同时开启,让试验场的草坪,被压出了环形漩涡。


小船模型缓缓漂浮,稳稳离地三米。


钟学研催促:“数据记录的怎么样?”


“各项数据正常!”


“一号第四代反重力器开启状态为45%!”


“二号第四代反重力器开启状态为45%!”


“数据良好,可以进行下一阶段测试!”


……


在试验场多达二十余位科研员,各自看着他们的电脑,上面的数据反馈,无一出错。


下一阶段的测试,就是关闭单侧反重力器。


就是俩反重力器关一个!


左侧的反重力器关闭,小船模型向右边开始倾斜……